手机扫码看促销
武安特色小吃——冀家特色油糕
促销时间:2014/5/1 至 2014/5/20      标签:节日促销      关注度:

   赵贵清
  立夏将至,万物茂盛,正是“百般红紫斗芳菲”的季节。
  古城武安,百业兴旺,安静祥和,传统和现代在此完美结合。万年磁山文化源远流长,千年古县名播九州 。传统文化的深厚,令人叹为观止。
  “舌尖上的武安”更为神奇。
  不必说驴肉卷饼、卤肉、熏肉、熏鸡蛋、锅盔夹肉、荞麦灌肠、卤子、小麻糖等众多武安地方名小吃,单说一种老少皆宜,食欲与口水并存的食品——冀家特色油糕,就会让我们对武安饮食文化不禁肃然起敬,另眼相待。
  天下油糕百千种,冀家油糕独一绝。
  宋代舍利塔,高耸云天。沿塔西路西行百米,北转,一座古香古色的明代古城楼映入眼帘,上书“内北门”三个大字,高大雄伟,依稀让人们忆起“小北京”的古老与繁华。穿过”内北门”,一路向北不足200米,路西,“冀家特色油糕”的大红招牌赫然入目。
  时逢“五一”劳动节,“冀家特色油糕”店乔迁新址,鞭炮齐鸣,鼓乐震天,人头攒动,一派喜气洋洋。新店面,新气象,却依然是老手艺,老味道、老顾客。四方顾客纷至沓来,为新店捧场助兴。
  冀江,武安镇北关街人,原籍城北乡下三里村。这个村在明代万历年间出了个“一门二进士”——冀体冀述二兄弟。作为“二进士”后裔,冀江身上亦有很多优秀品质。
  他,四十七八岁,个头中等,偏瘦,说话客气,面带微笑与和善,一看就是一位忠厚老实,勤劳善良,讲信修睦的人。
  这位便是 “冀家特色油糕”的创始人。
  冀江的父亲冀付山除了务农外,跟邻居学会了炸油糕的手艺。1975年,中国对个体经济还没有放开,父亲利用业余时间在家偷偷地炸油糕。8岁的冀江,用脸盆端着油糕到南关街口叫卖,5分钱一个的油糕,能卖上30个就算不错。
  上世纪80年代初,改革开放已经开始,个体经济开始活跃起来。一次城里物资交流会上,15岁的冀江看到了阳邑、柏林那边的人在会上炸油糕,色泽金黄,十分诱人。他花了1角钱买了一个尝了尝,感觉还不错。那时,他便萌发了炸这种金黄油糕的念头。
  他是一个勤学好问的人。多方打听,终于知道了这种油糕的配料。面是大黄黏米面,馅用的是柿皮、豇豆或红小豆。在家里,按照这种配料他尝试着炸了几块。细细品尝后,他感觉还是有一些缺点:面太硬,皮不脆,馅的味道和口感也不太好。
  冀江,是一个善于钻研和创新的人。慢慢的,他改进了面和馅的配料,掌握了火候、摸索出了和面、煮豆的技巧。真正的武安冀家特色油糕诞生了。
  面:除了传统的大黄米外,他加入了四成糯米(南方称为糯米,北方则多称为江米),家中有石碾,用传统方法碾成面。这种配方炸出的油糕口感极佳,尤其趁热吃,外脆内软,滑腻爽口。
  馅:放弃了柿皮,不用小豆,只采用豇豆,新加入了红枣(多采用沧州金丝小枣),精制白砂糖。这种馅细腻、香甜,软滑,开胃健脾,补中益气,养血安神,增强人体免疫力。
  火候:文火慢炸,翻转四五次,时间约为6—7分钟。
  和面:每天下午和面,放入老酵,发酵至少10个小时,如有酸味,还要加入碱中和。
  煮豆:把豇豆先泡几个小时,大火烧开,文火慢煮。
  油:选用优质棉籽油或精制金龙鱼色拉油。
  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,经过冀江的改进,“冀家特色油糕”名声鹊起,从五街迅速走红整个武安城,又波及整个农村。成了武安尽人皆知的地方特色小吃。
  采访过程中,冀江真诚地说:“这种油糕总的特点是外表金黄,外焦里嫩,馅甜枣香,营养丰富,老少皆宜。但千万注意不要多吃,成人一次最多2块,老人1块,小孩1块。”
  上世纪90年代初,刚结婚不久的冀江,便和妻子在南关街北头,新华书店对面,开起了油糕门市,那时5角一个,生意做得很红火。不仅城里人爱吃,连农村人也慕名而来,到城里办事,如不吃上冀家油糕,总是带着遗憾而归。现在的80后,估计童年都吃过冀江的油糕,那种吃油糕的感觉,也算一段童年的美好记忆吧。
  进入21世纪,物价上涨,每块油糕涨到1元,后来又涨到1.5元,现在涨到2元。销售量从90年代每天200块,猛增到现在每天500块。
  价格在变,但人们吃油糕的热情却有增无减。武安人常说:“没吃过冀家油糕,算白活了。”冀家油糕的魅力可见一斑。
  2012年,因为南关街改造,店面从南关街搬到塔南路与中兴路交叉口东北角。起初很多人因为一时找不到新店而着急上火,四处打听,费了一番周折方才买到了很多天没吃的可口美食。
  如今,新店开张,卫生条件更好了,规模更大了,技术更高了。许多新老顾客依旧牵挂着冀江,牵挂着冀家油糕店,牵挂那独特的美味小吃。
  二十多年下来,通过冀江的改进创新,武安这道特色小吃焕发了新的光彩,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和钟爱,他的油糕在邯郸、在河北,乃至全国都是独一无二的。
  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。
  每天早晚排队买油糕的人太多了,很多人可排上了,可油糕卖完了,只好等下次再买。每天在没开门之前,总有人给冀江打电话,说赶紧开门吧,老母亲急着吃油糕呢。
  不仅儿女为父母排队、打电话买油糕,即使父母去世,在上坟时儿女也要带上几块油糕,作为供品让他们在那边继续享受生前最喜欢吃的食品。有些父母在外地生活,儿女千里迢迢买上几块油糕给父母带过去。在外地求学工作的武安人,逢年过节回家探亲,总会先把油糕吃个够,回去的时候还要带上几块,好和亲朋好友分享吃油糕的快乐。
  小小油糕,折射出的是孝道,是大爱,是乡情。
  冀江给我讲了两个故事:
  一个康二城的老大爷,20年前在南关街吃过我的油糕,前些天他进城来,四处打听我的油糕店在那里。当找到后,他一下子买了四块油糕,想找回当年的感觉。他吃了一个后,连声说好好好,还是那个老味儿。当要吃第二个时,我说大爷,你别吃了,别把胃撑坏。大爷摆摆手说,没事,我心里有数。他又吃了一个。又要吃第三个时,我把盘子夺过来,说大爷真不能吃了,这东西虽然好吃,但绝不能多吃,尤其年龄大了,更要注意,听我的。大爷说那好吧,听你的,回家再吃,你再给我来10个,我带回家。
  一个身染重病的老大娘,在家躺了几年了,口中无味,没食欲,告诉女儿,就想吃南关街冀家油糕,女儿孝顺,急忙跑到南关街来买,可到了以后刚好卖光。一个中年人把最后10个都买走了,女儿央求中年人匀给她几块,说母亲重病,想吃油糕。中年给了她4块。我对女儿说:“大妹子。老年人千万别多吃,而且最好别凉吃,回家给老人热一热再吃。”她高兴地走了。
  冀江说,我这辈子就和油糕打交道了,20年来经我手做的油糕至少200万块。我说你了不起啊,不仅肩负了家庭的重担,也为武安老百姓做出了贡献,你活的有价值。他笑了。
  巍巍太行,孕育了人杰地灵的武安。
  洺水双环,造就了灿烂无比的武安文化。
  冀家油糕,浩瀚文化中的一朵奇葩,虽小但让人们难以割舍,朝思暮想。
  冀江,创造了一种新的口福,弘扬了一种新的文化。
  结束采访时,我给他拍了照片,仔细观察冀师傅,他头发也白了许多,他老了。从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到年近半百的老人,二十几年的坚守,二十几年的付出,二十几年的起早贪黑,二十几年的风风雨雨,磨砺出一个乐观豁达,坚韧执着的武安男人。磨砺出一个合法经营,诚实守信的武安商人。更磨砺出一吃苦耐劳,勤俭持家的武安好父亲。
   
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014年5月3日


分享内容到:
电话:13832071183
具体地址:城关镇北关街
扫码快速访问该商家手机营业厅。
扫码进入商家营业厅
相关阅读:
数据加载中…
关于本站|用户服务协议|友情链接|网站地图|招聘信息|广告服务|联系留言|版权/隐私|举报投诉|城市联盟